【推荐】从守护到引领中国雪豹保护显现成效雪豹基金
作者:XiaoMing 发布时间:2025-03-03 栏目: 理财课堂 0浏览
“就在这儿,当时我距离雪豹200多米远,它正准备过河上山,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幽灵猫’。”护林员文校站在湍急的江荣河前说。
“我从2000年就成为了村里的护林员,那时候很难见到雪豹。”文校的家乡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江荣沟。自2016年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以来,他一共在这里见到了20多次雪豹。
在他眼中,如今山谷里时隐时现的珍稀野生动物见证了这些年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变迁。
雪豹主要活动于青藏高原及帕米尔高原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区,分布在中国、印度、蒙古国、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
由于雪豹捕食家畜且其皮毛经济价值高,上世纪80年代,盗猎导致中国境内雪豹数量一度急剧减少。近年来,伴随着生态向好和社会保护参与度的提升,中国雪豹数量趋于稳定。
1989年,雪豹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逐步成立了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新疆的托木尔峰、甘肃的祁连山、西藏的羌塘以及青海的三江源等。
这是法国自然体验者弗雷德里克·拉雷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昂赛大峡谷拍摄到的成年雪豹和幼崽(2017年10月22日摄)。新华社发
记者从近期在青海玉树举行的“与豹同行”国际雪豹金钱豹研究与保护论坛上获悉,三江源地区全境估算现存雪豹数量或已超过1000只,被学界公认为世界雪豹连片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之一。除三江源地区外,中国其他区域近年来也有大量雪豹的活跃记录。
其中,2014年至2018年,民间生态组织荒野新疆在新疆林业部门的支持下于乌鲁木齐周边开展雪豹调查,已累计记录到超过60只雪豹;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与西藏自治区政府合作,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共布设了260个相机点位,初步判定监测区域内的雪豹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3只左右。
然而,伴随着数量增多,雪豹捕食家畜的情况给牧民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2015年,仅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平均每户牧民每年就有4.6头牦牛被狼和雪豹等野生动物捕食,最多的一户达到23头。
来自国际雪豹基金会的区域生态学专家贾丝廷告诉记者,雪豹频繁捕食家畜导致居民对雪豹产生负面情绪,长此以往将不利于雪豹保护工作的开展。“补偿与保险是目前缓解人兽冲突的两种通用措施。”
这是法国自然体验者弗雷德里克·拉雷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昂赛大峡谷拍摄到的雪豹进食画面(2017年5月2日摄)。新华社发
2018年,昂赛乡启动“人兽冲突保险”试点,由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和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各出资30万元为“肇事”野生动物“埋单”。牧民只需为每头牦牛支付3元即可加入保险。
另外,三江源国家公园也在积极探索全新的雪豹保护模式。自2017年起,澜沧江源园区和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昂赛大峡谷合作开展自然体验试点工作。
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昂赛自然体验项目顾问、英国环境法专家唐瑞向记者介绍,他们希望在不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前提下,基于长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和当地牧民的参与,帮助牧民从中受益,并将部分收益用于生态保护。
“昂赛乡选出了15户牧民家庭参与试点,为到这里观测、拍摄的自然体验者充当向导,所得收入按不同比例分配给牧民家庭、社区基金和雪豹保护基金。”昂赛乡党委书记扎西东周介绍说。
“三江源地区是雪豹最好的栖息地之一,昂赛自然体验项目为社区参与生态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贾丝廷认为,“中国拥有大面积的雪豹栖息地,也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雪豹保护经验。我相信,在未来全球雪豹保护中,中国完全有能力承担起引领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