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从小书店到出版集团70年来为出版业留下哪些记忆红罗贰角1962值多少钱
作者:Aidan 发布时间:2025-03-03 栏目: 常见问题 0浏览
文/路遥
本文约
4700字
,预计
9分钟
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
从一家小书店发展成为北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机构,北京出版集团(简称“京版集团”)走过了怎样的70年?
京版集团业务楼
前不久,在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的业务楼6层会议室里,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式”座谈会,会议主题是——京版集团建社70周年。与其他行业企业周年庆规模宏大、人头攒动不同,这场会议简朴低调且温馨,因为除了京版集团现任领导、在职编辑代表外,参会的嘉宾都是京版集团的作者代表、离退休老领导代表以及资深老编辑代表。用京版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曲仲的话来说,来的都是“血亲”。
京版集团70年座谈会合影
从一家“前店后厂”的书店,发展成为一家地方性出版社,再逐步裂变成为地方出版集团,京版集团已经走过了70年。在一代代京版人的艰苦奋斗下,经历了艰苦创业的初创期,改革开放后的发展黄金期,如今的京版集团已经成为北京市最大的综合性出版机构,现有员工1100人,旗下拥有8家出版社、5家杂志社、11家子公司,每年出书品种(新书、重印书)7000多种,与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初创期
筚路蓝缕,艰苦创业
1948年,在旧北平西四牌楼附近的胡同里,一家名叫“大众书店”的“前店后厂”式书店开业。当时,这家书店充当着一个重要角色——党的地下工作交通站。书店出版了一批如《大众活页文选》等非常有价值的出版物,以及一些文学杂志。这家带有红色基因的书店,正是京版集团的前身。
1953年,经过上级批准,北平大众书店正式更名为“北京大众出版社”,实行公私合营。现年93岁的原北京古籍出版社总编辑赵洛,当时作为“北京大众出版社”的编辑,曾撰文回忆过昔日情景:“1954年10月下旬,我第一次从白塔寺过小茶叶胡同来到西四大红罗厂胡同,走进一处大院落,平台假山,杂树野草,经过一个圆洞门,门里有大众出版社的牌子,题字书名是李济深。侧身走进院内,朝南一排很亮的玻璃窗是五开间的大屋,两边柱子上挂着刻字的对联,这是一个四合院,后来才知道这个院落是谁的。”1956年,根据北京市人民委员会的决定,在北京大众出版社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国营的北京出版社。
20世纪50年代,北京出版社开始系统整理传统京剧剧本,自1957年起出版《京剧汇编》,共106集,收录京剧传统剧本499部,是无可替代的珍贵资料。1960年出版的“北京古籍丛书”挖掘整理了有关北京地区的相关古籍,是研究北京历史地理、典章制度、掌故轶闻、名胜古迹、诗词杂咏、人物传略和物产风俗等的重要文献,文人学者竞相收藏;1962年出版的“花皮字帖”,1964年出版由吴晗担任主编,王力、陈哲文、许嘉璐等学术大家担任副主编的“语文小丛书”,出版由著名科学家茅以升担任主编,叶企孙、高士其等科学家担任编委的“自然科学小丛书”,这些学术著作和普及文化知识的大众读物,均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原北京出版社总编辑陶信成表示:“从大众书店到公私合营,再到北京出版社的正式成立,什么事情都是万事起头难,老一代的出版工作者为此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黄金期
《十月》创刊,副牌社陆续成立
1978年,北京出版社正式复建,选址在东兴隆街。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出版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北京出版社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第一声春雷要属1978年8月面世的大型文学期刊《十月》。
《十月》创刊号
“以书代刊”的创刊号散发出强烈的时代信号,一时间读者奔走相告。《十月》收录了很多文坛大家的作品,比如鲁迅的《药》、茅盾的《春蚕》等,此外还有“学习与借鉴”栏目中久违的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这也昭示着中国当代文学划时代的告别与开启。随着《十月》发行量与影响力越来越大,读者来信也越来越多,甚至需要用麻袋来装,好稿子更是多到用不完。
东兴隆街旧址(20世纪50年代,崇文区东兴隆街51号北京出版社原址)
《十月》的盛况还远不止于此。从获奖情况来看,《十月》始终是“领队的大雁”:1981年,全国中篇小说评奖,《十月》有5部作品获奖,还斩获了头奖;1983年,全国中篇小说评奖,《十月》又有5部作品获奖,其中包括了头奖;1981-1983年间,全国共有30部中篇小说获奖,《十月》占三分之一。从征订情况来看,全国大学图书馆的馆员不断给编辑部写信要求增订《十月》杂志;此外,根据《十月》杂志改编的电影、电视、广播更是多之又多。
开风气之先的《十月》,在当时的影响力几乎是开创性的。《十月》杂志原副主编张守仁介绍,1982年军队反腐,不少杂志对于部队作者的作品都避之不及,但《十月》却发布了《高山下的花环》。京版集团原策划总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原总编辑隋丽君评价道:“既得走得稳,又得当先锋,《十月》当时有那么大的社会反响,是因为它导风气之先。”今年,中央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铁凝为《十月》创刊40周年题写的贺词中表示:“《十月》应国运而生,恪守天职,精心办刊,汇聚名家,不薄新人。为时代和人民立言,无论四季,总有丰美收获。”
《十月》迅速攀上了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制高点,作家们沉寂许久的一篇篇作品,如铁凝的《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贾平凹的《腊月·正月》、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和梁晓声的《雪城》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名篇在《十月》上相继推出,引起广泛的讨论与反响。1979年,吴晗的《海瑞罢官》、邓拓的《燕山夜话》和廖沫沙的《分阴集》也得以重印出版。
除了应国运而生的《十月》之外,京版集团还出版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期刊。比如,1979年1月创刊的《少年科学画报》;1980年4月创刊的影响几代父母育儿生活的《父母必读》等。此外,上世纪80年代初,京版集团还陆续成立了7家副牌社,迎来了历史上一次大的跨越发展。1979年2月,北京出版社首个专业副牌社北京古籍出版社成立(2008年撤销);1983年,北京旅游出版社(现已撤销)、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陆续建立;1987年,以扶植学术、沟通文化为己任的文津出版社成立。
在此过程中,北京出版社也离开了东兴隆街的旧式木楼,搬到了新文化街。最终,在上世纪80年代,搬到了京版集团现在的地址——北三环中路6号。经过这一时期的艰苦努力,京版人开创了出版工作的新局面。
现代化
单体社裂变,集团转企改制
迈入世纪之交,京版集团迎来了集团体制变革的现代化进程。与将几家出版社合并成立出版集团的方式不同,京版集团是由单一社逐步裂变而来——1998年,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成立;1999年,随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由北京出版社裂变的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获批组建,成为全国出版体制改革的首批7家试点单位之一;2009年,转企改制后的京版集团正式成立。从此,京版集团逐步蜕变成为现代企业。
京版集团出版创意大厦
京版集团通过投资子公司的形式运营副牌社,并有针对性地联合重组成长性好、赢利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引进业内外优质资本,吸聚行业领军人物。相继与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北京十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北京九州英才图书有限公司(简称“九州英才”)合资成立京版北教控股公司,并在新三板上市;成立京版北美(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运营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与德国梅尔杜蒙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中外合资公司京版梅尔杜蒙(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从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裂变出京版芳草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强强联合、拓展出版阵容,最终实现企业规模和效益双增长。
京版集团的创新能力也与集团的现代化共同进步,以《十月》杂志为例,曲仲在《十月》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上表示,《十月》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学期刊,还承载着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使命。它以更加紧密的姿态实现了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十月文学院之间的互动,丰富了作品资源。同时《十月》这些年在文化“走出去”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如最早启动“十月作家居住地·布拉格”,联合俄罗斯《十月》期刊举办论坛等。
京版集团积极探索,打造了立体化“十月”文学品牌。创办了十月文学院,举办三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活动;创立“十月签约作家”机制,成立十月文学院首届专家顾问委员会,汇聚一线文学评论家与专家学者,为“十月”品牌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库与资源支持;在海内外建立和运营“十月作家居住地”,通过组织一系列文学交流活动,聚拢居住地的高端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联络居住地当地出版人、翻译家,有效地推介中国优秀文艺作品的海外传播等。
第三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启动活动现场
此外,京版集团还积累了一批优秀的作者资源和编辑资源。特别是编辑资源,目前京版集团在职的编辑中,有近10位全国出版界的行业领军人物,还有多位北京市的行业领军人物。
转型期
转变业态,展望未来
当下出版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对于出版业,这意味着出版物的形态也要发生变化,比如有声书、视频书、电子书……未来,京版集团既要做好传统出版,同时还要为适应出版业态的转变投入更多力量与资源。
从传统出版的角度来看,京版集团重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效”合一。
畅销书有印数达1700万册的《平凡的世界》、超过400万册的《穆斯林的葬礼》以及一年发货150万册的《人民的名义》等;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图书有累计印量2500万册的童书《可怕的科学》,超过150个品种、印量可观的文史古籍类图书《大家小书》等。改革开放以来,京版集团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茅盾文学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近1000种,在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从转型新业态来看,京版集团不断拓展出版价值链,推动融合跨界发展,创新产品形态——AR、VR产品线初具规模。
由京版集团策划出版的首部可视频图书《神奇科学》,荣获多种奖项,现已成为少年科普的常销品种;推出了国内第一本VR旅行图书《奇遇》,并陆续推出《恐龙世界大冒险》《宇宙星空大冒险》《西游记》《激发孩子想象力的1000个奇思妙想》等系列少儿产品;老牌全国著名期刊《父母必读》目前已开通PC端、App、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腾讯新闻客户端、育·到课堂知识付费平台、动漫产品等,用户已达上百万,在“共读时光”“阿毛别册”等金牌栏目基础上进行视频拍摄及音频录制,建立音视频育儿数据库,推出“跟着视频轻松育儿”,提供全媒体阅读体验;京版集团“十月”品牌中面向青少年的《十月文学少年》紧跟市场,全媒体办刊,通过“小十月OctoberKids”微信平台以音频、视频、动漫等多种方式发布内容,打造出了一个可听可看可参与的多媒体阅读交互空间,同时结合线下戏剧活动,从小培养青少年对文学、文艺的热爱;《少年科学画报》杂志凭借自身优质科普资源,除线上科普,线下常年举办周末科普游、暑期夏令营等农业科普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教材中心完成“京版教材数字资源云平台”建设,内容涉及音频、视频、微课、动画和3D等手段的8000多个数字资源;北教传媒的畅销教育产品《课堂直播》可以实现实时视频讲解图书,深受广大学生、家长欢迎,发行量已达千万。
好消息
《出版商务周报》2018年合订本开始预售了!
298元/本
(共含25期报纸),
包邮
,并
赠送
超酷炫2019年开花日历!
数量有限,预购从速!
扫描二维码,获取《出版商务周报》2018年合订本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打赏商务君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