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从幕后玩家到阳光之下我国基金现状如何基金托
作者:Eric 发布时间:2025-03-03 栏目: 金融理财 0浏览
如果你看过于和伟和徐峥主演的《幕后玩家》,你一定对影片开头,二人在热气腾腾的桑拿浴房“坦诚相见”,摒弃一切录音设备,商量着“每接我一股,我给你一块钱”的场景有所印象。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现实,这个开价让基金机构接盘的桥段,实际上源自2000年一位上交所监察部工作人员的基金研究报告。
基金市场发展到现在,可谓是一波三折。2000年,中国证监会首次发布了《开放式基金试点办法》,由于政策尚不成熟,基金市场尚存的漏洞给了一些投资机构背后搞小动作的机会。
同年,一名笔名为“平湖”的神秘作者,在《财经》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基金黑幕——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的文章,一时之间在金融市场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暴。
文章剑指国内十大权重基金公司,列出六条“血淋淋”的“罪状”,开篇单刀直入,谴责当前市场上的基金公司,绝大多数并没有如实发挥稳定市场的实质作用,且基金管理人还私下制造虚假成交量,在市场上进行“对倒”。
何为“对倒”?也就是基金管理人在股票处于弱势时以自家基金做托,一只股票在同一家基金公司管理的不同基金中相互“倒手”;文章指出,某些基金管理人还会利用“倒仓”操纵市场,以事先约定好时间价格及数量,在不影响基金净值的前提下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以解决先上市基金的流动性问题。
要知道,早期的金融市场偏好概念炒作,散户信息不对称,喜好短炒,资金力量也不足以和庄家抗衡。大部分散户都不具备良好的投资技巧,仅仅是拿投资当赌博,钱亏完就被迫下场。如果基金管理人成为 “ 庄家 ” ,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在市场中兴风作浪,那么普通投资者很快就被收割出局,两者之间的博弈结果基本上是一边倒的局面。
文中还指出,基金所谓的“独立性”不过是一个摇摇欲坠的幻觉,基金经理甚至和投资者玩一场表面性的花把式,伪造净值数据不说,还在“基金投资组合公告”中对投资者进行信息误导。
这篇文章一出,就像是捅到了马蜂窝一样,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大成基金、南方基金等10家文中被提及的基金公司不得不跳出来发文反击。称作者所写文章是对中国基金业近两年试点成果的“全盘否定”、“其中有颇多不实之词和偏颇言论,严重误导了投资者”、甚至不惜对作者“予以强烈谴责”,想要追究作者的法律责任。
但时任《财经时报》副总编辑的张志雄不为所动,在接受粤港信息报时,他表示,其实他并不喜欢“黑幕”两个字,那是杂志的字眼。作为有证券从业经验的证券新闻人,他只是更多地从讨论问题的角度出发做这件事情。他做的就是提醒的事情,或者说警醒。当然,这种警醒公开了,公开对证券市场的新生事物证券投资基金提出异议,所以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他说:“我只是罗列一些围绕着中国股市的现状和逻辑论调,进行相应的反思。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比如,谁也不去重视上市公司本身的质量,比如认为庄家时代是股市的必然,比如将散户的失败归结于贪婪等,这些言论,事实上都在为明天的各种违规操作提供理论支持,这太危险了。今天不生活在今天,明天就要生活在过去。”
受这次“基金黑幕”事件影响,不少计划长期投资的人无法对金融市场产生信任感,宁愿拿钱去投资实业。而对基金概念不了解的投资者,也转而选择靠自己去博股票的高收益 。
现在看来,无论这篇文章的虚实如何,最终的效果显然是利大于弊。它在混乱迷茫的时期给基金市场“敲响警钟”,引起中国证监警觉,从而加快了市场大力整治行业乱象的步伐。
2001年,中国证监会宣布查处涉嫌操纵亿安科技股票案,同时对有关机构涉嫌违规操纵中科创业股价的调查也在进行;2008年,中国证监会对原上投摩根基金,成长先锋基金经理唐建、王黎明等人进行的“老鼠仓”一案予以严厉打击,成为国内基金史上对“老鼠仓”开出的处罚第一单…
时至当下,基金发展的势头已然相当迅猛,尤其是2020年前后,公募基金进入红利阶段,新发基金规模屡创新高。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9日,成立的次新权益类基金数量多达342只(份额合并计算),发行总规模达到9478.49亿元。
基金发展得好,除去入场资金量增加,还与投资者认知水平提升有关。相比国内部分只能在银行进行交易的投资品种、银证理财计划、信托产品来看,基金产品的亲民属性更高,不受地域性、募集性等限制,这也是当下基金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和散户比起来,有经验的机构投资者更能承受住股市的大风大浪,较好地利用手中信息,让市场的资金更加健康地去发现新的投资机会。基金市场以机构为主的队伍在加速壮大,由散户向机构化转变是未来的趋势,过去散户之间的竞争关系也会渐渐演变为机构之间的均衡博弈。
尽管机构间的信息趋于同质化,但好处在于市场投资的价格评估体系将更加专业统一。假如多家机构同时看好一家公司,那么任何一家机构都很难单独地影响某只股票的价格。在这种环境下,监管的眼睛随时盯着,公募基金想要耍手段抽取灰色利润基本上不太可能。
这样的市场格局和基金的投资行为有利于推动市场价值判断体系的形成,一旦形成主流投资理念,就能建立更加理性的投资文化。让越来越多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普通群众,能够依靠专业投资人员组成的基金管理团队,参与多品种的市场交易。
《百问基金》系列内容会在后期作品中详细讲解基金的基础知识和运作逻辑,从而解决你的基金投资问题。还有直接对话基金经理等直播和线下活动,带你360°大话基金、玩赚投资,同时欢迎基金操作团队参与交流合作。